什么是理財產品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按理財幣種不同:分為人民幣、外幣和雙幣理財產品等。
●按收益類型不同:分為保證收益類、保本浮動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
●按投資方向不同:大致分為貨幣型、債券型、信托型、結構型、代客境外理財產品(QDII)等。
●按產品到期日不同:分為有固定到期日和無固定到期日理財產品
產品選購小貼士
了解產品
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合同條款等信息,充分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要素,重點關注產品期限、投資方向或掛鉤標的、流動性、預期收益率、產品風險等。
了解自己
投資者在選購理財產品前,應綜合權衡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益、流動性需求等,不盲聽、盲信、盲從,追逐“熱門”產品。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應配合銀行人員認真完成風險評估內容,并綜合考慮評估結果、產品特性和個人情況選擇產品。
確定選擇
投資者可以從購買行為中獲得利益,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購買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風險。投資者要在充分理解理財產品風險的前提下,在風險揭示書上對風險評估結果簽字確認并親筆抄錄:“本人已經閱讀風險揭示,愿意承擔投資風險”。在確定購買理財產品后,需簽署相關協議,一旦簽字認可,投資者即須根據合同內容履行買者責任。
跟蹤變動
在理財產品存續期內,投資者應持續關注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與收益表現,通過致電咨詢或向客戶經理了解等多種方式掌握相關的產品信息,以便能夠及時了解產品的收益、風險等狀況。
關注賬戶
理財產品到期后,投資者應及時關注投資本金和收益是否按照合同約定返還至理財賬戶,以便能夠及時進行新的投資,避免資金閑置。
重點事項要關注
●銀行理財≠銀行存款——投資與儲蓄,風險收益有差別。
●預期收益≠實際收益——未得與已得,確定性上有差別.
●口頭宣傳≠合同約定——語言與文字,約束能力有差別。
●別人說“好”≠適合自己——主觀與客觀,偏好選擇有差別。
●投資理財≠投機發財——初衷與動機,投資理念有差別。